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亚赔指数左右代表什么,同时也会深入探讨亚指指数解读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在足球、篮球等体育竞技领域,赔率是赌场和球迷关注的焦点。其中,亚赔指数作为一种独特的赔率形式,深受广大球迷喜爱。本文将深入解析亚赔指数的左右代表含义,并探讨其在实战中的应用策略。
一、亚赔指数的左右代表
1. 亚赔指数的构成
亚赔指数由亚洲让球盘和亚洲大小球盘两部分组成。其中,亚洲让球盘主要用于反映两队实力差距,左右代表实力强弱的差异;亚洲大小球盘则用于预测比赛总进球数,左右代表大小球的可能性。
2. 左右代表实力差异
在亚洲让球盘中,左侧数字代表客队让球数,右侧数字代表主队让球数。若左侧数字大于右侧数字,则表示客队实力较强;反之,主队实力更强。例如,亚赔指数为+1.5/-1.5,意味着客队让主队1.5球,客队实力相对较强。
3. 左右代表大小球可能性
在亚洲大小球盘中,左侧数字代表小球数,右侧数字代表大球数。若左侧数字大于右侧数字,则表示小球可能性较大;反之,大球可能性较大。例如,亚赔指数为2.5/3.5,意味着比赛总进球数小于等于2.5的可能性较大。
二、亚赔指数的实战应用策略
1. 分析实力差距
通过对比亚赔指数中的左右代表实力差异,我们可以判断出比赛中的强弱关系。在实力差距较大的比赛中,我们可以根据亚赔指数选择实力较强的队伍进行投注。
2. 预测比赛进球数
在亚洲大小球盘中,左右代表大小球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根据比赛特点、双方球队进球能力等因素,预测比赛总进球数,从而进行大小球投注。
3. 跨界分析
亚赔指数不仅适用于单一比赛,还可以进行跨界分析。例如,在一场比赛中,亚赔指数显示小球可能性较大,那么在另一场比赛中,我们可以考虑小球投注,以提高胜率。
4. 结合其他赔率工具
在实战中,我们可以将亚赔指数与其他赔率工具相结合,如欧赔、大小球盘等,以提高投注准确性。例如,在亚赔指数显示小球可能性较大的欧赔也显示小球赔率较低,那么我们可以更加坚定地选择小球投注。
亚赔指数作为一种独特的赔率形式,在实战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亚赔指数左右代表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比赛实力差距、预测比赛进球数,从而提高投注胜率。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结合其他赔率工具,综合分析,以实现稳定盈利。
日经指数历史走势是什么样?日经指数,原称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该指数的前身为1950年9月开始编制的“东证修正平均股价”。1975年5月1日,日本经济新闻社向美国道·琼斯公司买进商标,采用修正的美国道·琼斯公司股票价格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并将其所编制的股票价格指数定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满十年时,经两家协商,将名称改为“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简称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按其计算对象的采样数目不同,现分为两种:一是日经225种平均股价指数,它是从1950年9月开始编制的;二是日经500种平均股价指数,它是从1982年1月开始编制的。前一指数因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传媒日常引用的日经指数就是指这个指数。其所选样本均为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市场上市的股票,样本选定后原则上不再更改。1981年定位制造业150家,建筑业10家、水产业3家、矿业3家、商业12家、路运及海运14家、金融保险业15家、不动产业3家、仓库业、电力和煤气4家、服务业5家。而后一指数由于其采样包括有500种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对更为广泛,但它的样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市价总值等因素对样本进行更换。
一、1950年-1959
1950年七月日经225到达历史最低点82.25点。日经指数在战后在与道琼斯指数同样的水平上重新起步,并在1957年8月第一次超过了道琼斯指数,标志着日本经济有战后重建发展成为重要经济大国。在二战当中,日本自1868年以来经济建设的大批成果被摧毁,全国工业组织更是由40%被摧毁,工业水平只相当于战前1930年的水平。战后初期的重建主要着力于恢复已经损伤的工业能力,主要投资于电力,煤炭,钢铁和化肥行业。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1953年到1965年期间,GDP保持着每年9%的增速,制造业和采掘业13%,建筑业和制造业分别为11%和12%。三个措施在这一过程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平衡财政收入支出,工业企业国家债额的取消以及广泛的对工业的补贴。汇率也设定在360:1的有利位置上。但是新政策并非想象当中那么好,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压力,直到50年代的朝鲜战争爆发,20亿美元的军事订单才对经济有了真正的影响。国民经济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在纺织,小家电,摄影器材以及汽车行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与当时的美国等领先国家竞争。
1960年-1969年
日本的经济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64年日本奥运会的举办可以说是这种巨大成功的标志和开始,日本以奥运会为契机,跨入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如果以日本举办奥运会的前一年为起点,日本在1963年至1973年间,GDP年均增长10%,经历了日本发展史上少有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阶段。在此黄金十年,日经225指数从1400点上涨到5200点,涨幅近3倍。以上两个阶段为日本经济起飞的前20年,蓄势待发。
20世纪70年代日本牛市的前因后果:
1、日本由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日元大幅升值1970年后,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美元信用出现危机、全球通货膨胀到来。1971年8月的“尼克松冲击”(即美国总统尼克松被迫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并加征10%进口税率)更导致了世界货币体制的震荡,日元兑美元从固定汇率制转向浮动汇率制,日元由原来的1美元兑360日元区间大幅升值,年末升值达16.88%,基本稳定在1美元兑300日元水平。
2、1971年,以投机德国马克为起点,世界卷起了一股预期日元等货币兑美元升值的货币投机之风,1972年,以流动性过剩为背景,日本企业法人大量买入股票,外国投资者也不断追高,伴随着通胀的高涨,散户的参与更将股市推向新高,以钢铁、重电机械、造船为中心的大盘蓝筹股出现了持续高涨并持续到1973年,但大盘蓝筹股已出现了泡沫。
3、为了抑制高通胀,日本银行实施了史无前例的货币紧缩政策,1973年一年内连续5次提高利率(共4.75%),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对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的窗口指导,实行融资方案的区别对待,同时从行政上直接抑制设备投资,强化公共投资等。虽然以上措施基本消除了流动性过剩,对企业融资状况也更为严格。
4、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引起了日本股价的大幅下跌。经过两年的消化,1975年后,日元升值进入第二阶段,日本股市重新开始上涨,牛市延续15年,直至1990年,这也是资产价格高速膨胀的主要阶段。
5、除了经济周期的原因外,很多经济学家把日本的走牛、走熊,与日本的人口结合起来分析。在70、80年代,正是日本婴儿潮进入高生产和高消费期,适龄劳动力大幅增加,消费和投资旺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1980年-1989年
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有两个极端的表现。1986年,日本经济走势平稳,由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行业带动,实力逐渐增强,至80年代末,日本汽车已称霸全世界,日本的产业在西欧、拉美遍地开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逼伏在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下。1986年12月开始的不同寻常的经济繁荣被称为“平成景气”。日经指数由1985年的12000点持续上升,在1987年10月17日“黑色星期一”的西方股市大风暴中,短期下沉后率先“复活”,从而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暖。以后,股价一直呈强势上升。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点,较1985年最低点上涨了3倍多。为当年日本GNP的1.6倍,人均GNP超过了美国、德国、法国和英国,日本的GNP占世界的比例也由1970年的6.4%上升到1990年的13.7%,对外纯资产额在1991年达到3830亿美元,居世界首位。面对日本经济繁荣和股市狂涨,日本国民如痴如醉,纷纷投身股市。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对日本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用克林顿时代美国财政部长萨莫斯的话说,“一个以日本为顶峰的亚洲经济区造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了苏联”。
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当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欣快感高潮之时,一场对日本金融的绞杀战已在国际银行家的部署之中了。
1985年9月,国际银行家终于开始出手了。由美英日德法五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地贬值,日本在美国财长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值。1987年10月,纽约股市崩盘。贝克向日本首相中曾根施加压力,让日本继续下调利率。很快日元利率跌到2.5%,大量廉价资本涌向股市和房地产,东京的股票年成长率高达40%,房地产甚至超过90%。此时,东京股票市场已经在3年之内涨了300%,东京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总盘子以美元计算,超过了当时美国全国的房地产总值。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开始成型。
如果没有外部破坏性地震荡,日本也许可能以缓和的紧缩逐渐实现软着陆,但是日本没有想到,这是一场国际银行家不宣而战的金融绞杀行动。美国人用大量现金去买,日本人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日本股市暴跌的可能,双方赌的就是日经指数的走向,如果指数下跌,美国人赚钱,日本人赔钱,如果指数上升,情况正好反过来。1989年年底,日本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日经指数冲到了38915点,大批的股指沽空期权终于开始发威。高盛公司从日本保险业手中买到的股指期权被转卖给丹麦王国,丹麦王国将其卖给权证的购买者,并承诺在日经指数走低时支付收益给“日经指数认沽权证”的拥有者。该权证立刻在美国热卖,大量美国投资银行纷纷效仿,日本股市再也吃不住劲了。不可遏制的暴跌就象意外的狂风骤雨劈面向人们袭来,一夜变巨富的美梦化成噩梦深渊,恐慌情绪笼罩着投资者的心。
1990年-1999年
90年代日本经济简介:日本经济自1991年3月起陷入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以来,就一直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到1999年,经过2次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1次没有景气感的景气复苏,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1990-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430万亿日元增加到482万亿日元,10年总共才增长了12.1%,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1年的增长水平。从国际比较看,除1996年外,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998年,当美国和欧盟各国出现1990年以来最为繁荣的景气时,日本经济反而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为糟糕的状态。对于日本经济来说,90年代可说是失去了的10年。
90年代以来的日本两大经济危机:一次是在1990-1992年,日经指数下跌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从1990年开年的最高38915点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9点,跌幅63.23%。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22000与14000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1997年。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以后,日本东京日经225种股票价格指数在19日跌620点之后,20日再跌3800点,累计跌幅超过15%,不过日本股市很快得到恢复,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到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但这只是最后盛宴。其实受到这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就是日本,因此人们又叫它日本经济危机。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其实际GDP年增长率急剧下降,1991年为2.5%,1992和1993年则不到1%,均为0.4%,1995和1996年出现较明显回升,分别达到2.5%和3.4%,但是1997年又跌落到0.2%,1998年出现负增长,随后的年份一直徘徊在轻微增长和负增长之间而不能自拔。整个九十年代的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其实在房产泡沫破裂之前,股市价格已经先行暴跌。在1990年10月份日经指数已跌破20000点。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为摆脱危机,日本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润,1995年8月竟至0.5%。另一次是从1997年6月的20879点至1998年10月的12788点,跌幅38.75%。
2000年-至今
总的来讲,日经指数在2000年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1)2000年到2003年4月的下降阶段;(2)2003年4月到2007年8月上升阶段;(3)2007年8月到2008年3月下降阶段。
(1)2000年到2003年4月的股指下降阶段2000年科技股泡沫的破灭。随着美国科技股泡沫的破灭,2000年4月17日上午,日经指数下跌1750.79点至18683.89点,为10年来的最大跌幅。科技股跌幅最大,Sony下跌1430至11850。1999年底至2000年初,科技股被投资者过度追捧,17日的下跌带了抛售热潮,股指快速下跌,到年底时,股指已经跌至14000点左右,与4月相比,跌幅接近30%。
经济增长乏力。2001年8月13日,摩根斯坦利发表报告称,2001年的日本的GDP将缩减1%,衰退高于此前预测的0.6%。根据日本国家统计局资料,日本GDP从2000年的5,114,624亿日元下降到2002年的4,981,020亿日元。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未能见效。2001年3月19日,日本央行开始推行一系列货币政策以阻止通货紧缩的加深,在该利好消息的刺激下3月股指的上涨。2001年2月11号,首相JunichiroKoizumi正式宣布政府主管的基金将投入两万亿日元购买股票,2月份股指上涨。但是,由于日本政局动荡,导致经济改革迟迟未能开始,同时由于日本经济衰退的加深,经济刺激政策也未能见效。投资者对经济的失望导致了股指的持续下跌。
(2)2003年4月底到2007年四月上升阶段政治环境的改善,减小了市场不确定性,提高了投资者信心。2003年12月16日萨达姆.侯赛因被抓获,股指上涨。2005年9月,朝核问题会谈,9月,股指从12506点上升到13574点。
(3)2007年8月初到2008年3月股指下滑次贷危机。
2007年7月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通过外国投资者的传导,导致了日本股市的下跌。由于日本本国国民的保守性,日本股市中活跃的投资者基本由外国投资者组成。8月17日,外国投资者净卖7520亿日元,为20年来的最高,接近当日成交量的2/3。日经指数当日跌至15273.68,比2007年的最高点下跌了16%。在次贷危机导致股市下跌的同时,日元兑美元从7月中的120升值至116,由于投资者对出口型企业前景的担忧,下跌幅度进一步加大。
目前日本股市再次回到16000点以上,这几年走势强劲。
黑天鹅事件的最大特征是不可预测性
1.
故事
相传,17世纪之前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原因在于当时欧洲人见过上万只的天鹅,没有一只黑色的,所以“世上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就成了一个没有人怀疑的事实。直到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并惊愕的发现这片与世隔绝的陆地居然有黑色的天鹅。一时间,欧洲人长久以来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为了“报复”这种对思维的颠覆,从此之后,黑天鹅就变成了不吉利的象征,大概类似于我们对乌鸦的感觉。
2.
黑天鹅事件
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将这一故事归结出了黑天鹅事件,该事件隐喻为那些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且无法预测的事件,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面对不确定性,人所不知道的事远比知道的事更有意义。
能够被称为黑天鹅效应的事件需要具备三个特征:
⑴ 不可预测性。
黑天鹅事件大多是那些无法被预测到的事情,例如当年美国的911事件就是著名的黑天鹅事件;
⑵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于不可预测性,所以在事件发生后往往会给社会带来极其重大的影响,这一影响不全都是负面影响,也有可能是正面的影响。只不过人们对负面影响的记忆更为深刻。
⑶ 事后的可解释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详见文章《
后见之明
》),在该事件发生后,由于上述不可预测性和遭受到的极大影响,我们的认知系统就会去努力找到各种理由来尝试对黑天鹅事件进行解释。
3.
黑天鹅与金融市场
黑天鹅事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下面仅仅列举众多黑天鹅中的几只:
(1)
LTCM与俄罗斯违约
1994年,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英语: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P., 缩写为 LTCM)成立,该基金是一家主要通过量化方法从事定息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拥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该基金从成立的1994年到1997年,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果,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5.8%、42.8%、40.8%和17%,其净资产也从成立初期的12.5亿美金迅速上升到了97年年末的48亿美元。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认为新兴市场利率将会降低,而发达国家的利率将会走向相反,于是大量买入新兴市场债券,同时做空美国国债。出乎公司所有人的预料,1998年5月开始,在所罗门兄弟关闭美国债券交易部门之后,又遭遇了俄罗斯债务违约这只黑天鹅,宣布卢布贬值延迟三个月偿还外债,俄罗斯国债大幅贬值且完全丧失流动性。恐慌的投资人抛售日本与欧洲公债而抢进美国公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面临着大规模的赎回潮,在9月的前三个星期中,该公司的股东权益数从月初的23亿美元,暴跌到9月25日的4亿美元,还因为之前的杠杆交易而致使负债超过1000亿美元,虽然在纽约美联储联合14家银行的救助协议下避免了破产,但终究没有逃过在2000年初被清算的命运。
(2)
“911”恐怖袭击事件
“911”这只黑天鹅可以说是本世纪最大的一只,该事件直接导致美国的保险公司出现了产险史上最大的理赔损失,对此巴菲特在2001年的致股东信中如此说道:
“去年我曾告诉各位,除非发生什么重大的灾难,否则我们浮存金的成本将可由2000年6%的高档往下降,当时我心里想到的是自然天灾之类的意外,但任谁也想不到发生的竟是911恐怖份子攻击事件这样的人祸,它造成保险业有史以来最重大的损失,也让我们的浮存金成本大举飙高到12.8%......举例来说,财产保险在订定价格时,我们通常都会参酌过去的经验,只预期可能会遇到过去发生诸如飓风、火灾、爆炸及地震等灾害,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产险史上最大的理赔损失(在加上其它相关的业务中断理赔)与上述原因都没有任何关系,简言之,产险业的所有从业人员都犯下了最基本的承保错误,那就是过于注重过去的经验,而未顾及真正暴露的风险,其结果导致我们在承担庞大的恐怖份子活动风险的同时,却没有为此收取任何一分的保费。”
(3)
光大乌龙指事件
2013年8月16日上午,上证指数突然暴涨5.96%。一时间,各种“利好消息”充斥了整个A股市场,有说是因为优先股政策实施的,有传因为蓝筹实行T+0的,还有传说是因为要降低印花税了。虽然也有消息揭露说是因为光大证券某个交易员的乌龙指所致,但面对超过5%的大幅上涨,以及各种利好的消息,使得市场并不相信这个消息,上证指数继续上涨,直到午间收市。午后开始,光大证券停牌并发布公告称:“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至此,这次上证指数异常波动被确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所导致。
(4)
印度废除大额钞票事件
2016年11月8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在当年年底之前废除500及1000卢比纸币,代之以新版500和2000卢比纸币,并宣称说这一做法目的是为了打击印度的腐败和地下经济,为了尽快花掉手中的废钞,大量印度人涌向商店购买黄金和奢侈品等贵重物品。当时,磕基也为此写过一篇相关文章(详情点击:
奇葩印度带你领略黄金避险
)。随着莫迪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印度卢比汇率连创新低。到11月底,印度卢比累计下跌 3%,美元兑印度卢比汇率也较废钞政策公布前贬值 1.3%,最终导致印度的进出口业大幅下降,数百万人失业,国内生产总值也从7%大幅下跌到了2017年第二季度的5.7%。
4.
事先预见黑天鹅
面对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为什么在最初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见到黑天鹅的存在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总是朝后视镜里看风景”。受以往经验的束缚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总以为自己比实际上知道得多一些,我们越来越多的习惯于重视那些已知的事物,总觉得我们已经知道的很多了,不再对未知存有好奇。我们一直都有某种程度的自欺欺人: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但事实上,我们真正知道的东西其实很少。通过总结过往的学习与经验,我们学会了对这个世界进行简单的归类处理,对于可能性比较小的概率事件,往往就会被扔进了“不可能”这一类别之中,但恰恰是这些“不可能”的黑天鹅却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在今天,黑天鹅理论其实算不上新鲜。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把“归纳法”这样一个逻辑问题上升到了经济、历史和社会的层面。而在证券投资领域,“归纳法”无处不在,我们经常谈论的技术分析本质上依赖的就是“归纳法”,其背后的逻辑在于:历史统计能够涵盖未来现象。
但从休谟开始,哲学家就表现出对“归纳法”的怀疑。从本质上讲,归纳法着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以偏概全。因为纵有一万只白天鹅,也无法排除掉那一只黑天鹅的存在。
在投资中最伟大和恐惧的力量都是时间。像巴菲特年化20%左右的收益率从单一年份看并不出彩,但如果把时间拉长才能感受到这种投资回报率的震撼感。过去十年全球最伟大的科技变革公司苹果,给投资者带来的年化收益率也“就”25%,正好十年上涨了十倍(经典的林奇十倍股)。许多人会说,这几年加杠杆炒房收益率会更高,但问题是加杠杆赌博的模式,遇到黑天鹅事件就会出现巨大回撤。
关于黑天鹅,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第一只黑天鹅,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代表了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黑天鹅事件三个特点:首先,意外性;第二,不寻常;第三,难预测。
现在我们就盘点一下那些曾引起轰动的十大黑天鹅事件。
1 纽约交易所爆发“黑色星期二”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抛售股票的漩涡中。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开市,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交易大厅一片混乱。
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
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被称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
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世界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2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美元与黄金脱钩。
1973年3月主要西方货币实行对美元的浮动汇率,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垮台。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终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公然单边撕毁布雷登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同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导致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飙升至超过13美元,促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自此,美国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份额逐渐减少,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元贬值,霸主地位开始动摇。在接下来的数年中,一直到1980年,黄金价格从35美元升至850美元。
3 美国发生“黑色星期一”股灾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发生“黑色星期一”股灾。道·琼斯平均指数大幅下跌508点,跌幅逾20%,引发金融市场恐慌,主要经济体股票指数竞相暴跌。
华尔街踩踏瞬间发生,一片狼藉,短短几个小时,股价狂泻,流动性瞬间枯竭。
4 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给印尼带来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150余天内资产净值下降90%,出现43亿美元巨额亏损。这场金融危机辐射面广泛且深刻,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
5 “9.11”恐怖袭击事件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遭到被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后倒塌,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也遭客机袭击导致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
一时间,举世震惊。美国股市休市了四个工作日,直到2001年9月17日才恢复,恢复当天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7.1%,标普500指数下跌5%。仅仅5个交易日,股市缩水1.4万亿。全球股市短期也受此重创,911后一周内,日经225指数下跌4.8%,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6.2%,法国CAC40指数下跌11.4%,德国DAX30指数下跌12.3%。这一袭击造成的直接损失1780亿,间接损失不计其数。恐怖主义也成了全球经济的黑天鹅。
6 次贷危机
2007年夏季,因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全称“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
2007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也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花旗集团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贷引起损失7亿美元,市值缩水百分之九十。
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这场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7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落井下石,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债务危机蔓延全欧,侵蚀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
8 “闪电暴跌”催生熔断机制
2010年5月6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20多分钟内暴跌约1000点,降幅达9%,市场称之为“闪电暴跌”。
“闪电崩盘”最终催生了美国的个股熔断机制。当年6月,在美国交易所和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主导下,美国证监会推出了相应的个股熔断机制。
9 福岛核事故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继发生海啸,导致世界最大的在役核电站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外泄,该事故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被评为最高级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受此影响,全球股市震动。英国富时100指数应声下跌近200点,法国CAC40指数下跌3.5%,德国DAX30指数下跌4%,道琼斯指数开盘后立刻跳水290点。日经225指数在开盘当天下跌6.18%,第二天再下跌10%。日本央行紧急向市场投放26万亿日元资金,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现在的投资者更关注全球格局,一次天灾引发的事故就有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
10 英国退出欧盟
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宣布退出欧盟。受此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反应迅速且剧烈,英镑兑美元汇率闪电崩盘,跌幅超过1000个基点,触及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首相卡梅伦辞职。
常说“黑天鹅”事件,现在又出来“灰犀牛”了!
《人民日报》文章中提到: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黑天鹅”主要指的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或问题,已经为人熟知。然而,首次出现在官方媒体表述中的“灰犀牛”到底指什么?金融领域有哪些“灰犀牛”,又需要采取怎样的防控措施?
什么是“灰犀牛”?
“灰犀牛”概念首先出现在《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该书被誉为《黑天鹅》的姊妹篇。Michele以重达两吨的灰犀牛来比喻发生概率大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也对“灰犀牛”作出了解释:大家知道犀牛的个体很大,一般指问题很大,也早有预兆,但却视而不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了后果严重的问题或事件。
很多事件都能被归入“灰犀牛”的范畴,比如,影响深远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看似“黑天鹅”事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场危机是众多“灰犀牛”汇聚的结果,在危机发生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就曾不断发出警告。
当下的中国经济,谁是“灰犀牛”?
我国金融领域的“灰犀牛”有哪些?王志军认为,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均是潜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
影子银行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至今并未从源头上解决。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影子银行最大的风险就是通过金融产品层层嵌套,使得底层资产的风险度量难度大幅提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金融风险控制规则失效。“层层嵌套同时导致不同金融产品之间的风险关联度大大提高,复杂的产品嵌套大大提高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房地产泡沫风险也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灰犀牛”。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1%上升至45%,增长了3倍。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提醒,要注意房地产相关贷款的占比已经超过了总贷款的三分之一,个别银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比甚至超过了50%,潜在风险比较大。
此外,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也被多位专家学者反复提醒,要警惕相关风险。
如何防范“灰犀牛”?
对于已经存在的“灰犀牛”事件,王志军说,要增加危机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对存在的“灰犀牛”风险隐患,要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提高和改进金融监管能力对于防范“灰犀牛”至关重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设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监管体系适应业务发展的举措。”林采宜表示,中国金融的混业经营已经势在必行,在这种趋势下,功能监管、业务监管的有效性将大大强于机构监管。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做好去杠杆工作,因为这是风险的源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强调,去杠杆的方向是不能变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如果国有企业去杠杆了,企业部门的杠杆肯定要下降,整个国民经济的杠杆率也会下降,这就是从源头上防治。
1,股票与投资基金,是发行主体不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股本时发行的,非股份公司不能发行股票。投资基金是由投资基金公司发行的,它不一定就是股份有限公司,且各国的法律都有规定,投资基金公司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其发起人中必须有一家金融机构。
2,是股票与投资基金的期限不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凭证,它的存续期是和公司相始终的,股东在中途是不能退股的。而投资基金公司是代理公众投资理财的,不管基金是开放型还是封闭型的,投资基金都有限期的限定,到期时要根据基金的净资产状况,依投资者所持份额按比例偿还投资。
3,是股票与投资基金的风险及收益不同。股票是一种由股票购买者直接参与的投资方式,收益不但受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且还受股票交易者的综合素质的影响,其风险较高,收益也难以确定。投资基金则由专家经营、集体决策,它的投资形式主要是各种有价证券及其他投资方式的组合,收益就比较平均和稳定。基金的投资相对分散,其风险就较小,它的收益可能要低于某些优质股票,但其平均收益不比股票的平均收益差。
4,是投资者的权益有所不同。基金投资者是以委托投资人的面目出现的,可以随时撤回自己的委托,但不能参与投资基金的经营管理,而股票的持有人是可以参与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的。
5,是流通性不同。基金中有两类,一类是封闭型基金,它有点类似于股票,大部分都在股市上流通,其价格也随股市行情在波动,它的操作与股票相差不大。另一类是开放型基金,这类基金随时可在基金公司的柜台买进卖出,其价格与基金的净资产基本等同。所以基金的流动性要强于股票。
扩展资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的背后都会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时,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基金(Fund)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例如,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演化分析法,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投资标的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投资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基金理财小知识: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的区别
亚赔指数左右代表什么和亚指指数解读的内容分享完毕,期待下次与您继续交流!